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返回首页

【课程思政】发挥外语特色立德树人 落实课程思政以文化人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14 点击量:

学生说“外语教师是大学生看世界的第一扇窗”,外语的教师们也把此化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外国语学院注重师德师风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加强外语教师英语教学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将“课程思政”的建设落脚在立德树人上,落实“课程思政”以文化人,守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当好主力军。

坚持立德树人,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外语学院是中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冲击的前沿阵地,外国语学院注重外语教学与育人工作相结合,将“课程思政”战略要求及科研最新成果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外语教学方面,倡导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一方面,坚持外语教学“工具性+人文性+思辨性”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能力,还注重建构学生中西文化、文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国际视野和沟通能力,为学生将来走进学术走向国际,服务国家服务人类搭建成长的平台。

另一方面,进一步结合专业优势,在传承与创新中打造具有外语特色、优势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做大工红色基因的传播者,让大工迈向国际,让世界聆听中国声音。发挥外语专业优势,服务大工国际传播。通过翻译和朗读十九大精神,朗读十九大爱国诗篇,向留学生及外国友人传播中国文化;多语种翻译十九大精神及中国好故事,领航“外眼看中国”。运用新媒体技术以“英、日、俄”多语种及时翻译、宣传十九大精神及内涵精髓,领航“外眼看中国”。引导学生“边译边学”“边学边讲”充分表达看法,形成了热议“新时代新征程”的良好氛围。海外交流学子向世界宣传中国,传递中国文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家国情怀,彰显着爱国本色。双语诠释红色基因,传递大工红色声音。选取“大工故事”、“大工新闻”、“大工历史”、“大工要闻”等承载大工红色精神、彰显大工自信的重要资料,集中师生党员力量,多语种外译,让更多外籍师生了解红色大工,助力大工“双一流”国际化建设。实践提升外语能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编排传统经典话剧进行英文展演,一方面能够锻炼专业学生的外语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向我校留学生及社会外国友人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践行文化自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坚持“文化自信”,注重体现中国特色,典籍翻译学科团队紧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外译这一主线,以“汪榕培典籍翻译思想研究中心”为依托开展研究,成果丰硕。例如,王义静教授的译著《天工开物》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第五届省政府奖;李秀英教授专注《史记》《汉书》等中国历史典籍在西方的译介与研究;姜怡、姜欣教授承担大中华文库典籍系列项目《茶经》翻译,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俄语系师生翻译《文化经济学的“一带一路”》一书,在17年5月的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作为俄语赠书赠送给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等所有俄语国家的参会者。

在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秦明利教授牵头申报获批的“辽宁省公共阐释与公共语境建设研究基地”是在新时代中国理论建设需求的背景下,外语学科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文化传播等需求的又一个重要范例,该基地力争打造成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决策咨询为一体的国家重点研究基地。

在服务国家外交需要方面,日本学研究团队从文献考据的角度解读重大历史课题,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杜凤刚教授对“田中奏折”和《帝国国防方针》的研究有力地驳斥了有些日本学者提出的日本对华侵略不是有目的的谬论,为国家制定对日外交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周桂香副教授、孟庆荣副教授和“海天学者”石田隆至为核心的“新中国教育改造日本战犯历史研究”以日本战犯为突破点还原日本侵华的历史真相,协助拍摄的纪录片《正义之剑》在央视纪录片频道(CCTV9)及国际频道等播出。这是社会对我校相关中日历史国际合作研究成果的认可,也是我校文科科研服务国家需求的具体实践。

发挥多语种优势,注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最新成果的研究与应用

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力求促进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语言学理论的时代化和本土化,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

外国语学院发挥多语种优势,组织英、日、俄、德等语种教师定期召开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跨语言阅读研讨会,细读相关经典著作原本和不同语种的译本,讨论马克思主义对于语言的思考,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巴赫金等关于语言的论述。杜凤刚教授牵头的日本学团队密切关注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最新动态,翻译了日本共产党前主席不破哲三撰写的《从“科学视角”思考日本的战争》和《马克思还活着》,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并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对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该团队目前正在组织重译前苏联文艺学家、符号学家巴赫金所著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以及翻译法国左翼学者让-雅克?勒塞克勒所著的《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哲学》。

新时期,外国语学院作为联结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桥梁,始终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方法论及方向上的指导作用,在课程思政方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外语教学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以学科建设带动教学方向,始终落实课程思政以文化人,结合专业特色立德树人。

上一条:第二届外语活动月闭幕式暨外语戏剧展演圆满落幕 下一条:华东师范大学胡范铸教授做客大工外语论坛